頂禮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懸賞聲明]拿杵上座 懸賞2000萬美金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八 風

八 風

【八風】
《佛地經論》《行宗記卷一》
又名八法;因為此八種「法」,常帶來世人憎恨與樂愛。煽動誘惑每個人的心智。能讓人從恬適平靜的心海,掀起波濤洶湧而猶如颱風。所以用風為喻。如果在「心所」之處,安住正確的方法,心中不再被這八種「法」煽動,而產生的愛恨情仇,能如如不動。就叫作八風吹不動。
【利】
利者利益也;又名「得」也。凡有益於我者,有所得到的益者皆名為利,就是得到對已有利益,而意氣風發的意思。
【衰】
衰者;就是衰萎.衰敗,「失」的意思,凡對我利益有所減損失去,或所謂得不到利益,能使人失意,使人失魂落魄。都叫作「衰」。
【毀】
毀者;就是毀謗的意思。不在面前,而是在背後,本無其事,編造有違事實的理由,在暗地裡說人是非者,毀謗也。
【譽】
譽者;就是讚譽的意思,因為喜歡或尊崇.愛戴。雖然不是當著面前,但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都讚揚或稱譽者,為讚譽也。
【稱】
又名喜;稱者稱道也,謂對其人推崇或敬愛,而當其面,當庭廣眾加以推崇、讚美、稱許、肯定。也是最容易讓人心花怒放,所以名「稱」又名為「喜」。
【譏】
又名怒;譏者誹也,謂因惡其人,本無其事。而當庭廣眾譏誹,或當面恥笑譏諷也。這是最容易使人起瞋心,所以稱怒也
【苦】
又名哀,苦者即是逼迫之義;謂或遇惡緣.或遇惡境,使身心受到逼迫,而產生的苦惱是也。
【樂】
樂者;即是歡悅之意,所謂遇到好緣好境,讓人身心歡悅,適悅的身心為樂也。   
這世間充滿者荊棘瓦礫,陷阱坑洞,以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予以消除填平,而修行者必須不顧這些障礙向前邁進。我們不要想著去排除它(因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穿一雙釘跁鞋『持戒』、躇著柺杖『守戒』,和永遠保持平衡的心情。如佛所說:遇到各種世緣,如得失、毀譽、稱譏、苦樂之時,要如大修行之聖者一樣,時時皆『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心無所住、沒有我執,如如不動,而永遠不被動搖的。

中華佛教雲慈正法會 法務委員會編輯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
《孔雀經》《法華經》《聖莊嚴陀羅尼經》《仁王護國般若經》《文殊師利問經》
天龍八部;又名為八部眾, 或神龍八部,即有天眾、龍眾、夜叉、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羅迦等神眾。  釋迦牟尼佛於每一會演說法義時,該八種諸神,皆會出現於佛法宴席上,稱其願力,恭聞、讚嘆佛法,進而能行大力守護佛法。八部神眾中,又以〔天〕與〔龍〕為上首,故標舉其名,統稱為天龍八部是也。
【天】
又作天眾;即是住於欲界與色界之有情眾生。但據經典記載,色界諸天神眾,較少護持之事蹟,但大梵天主於華嚴會上,恭請佛陀轉法輪、吹法螺。而欲界六天的天人諸神,尤以帝釋是三十三天之主為首,喜歡讚嘆佛法,護持佛法等。譬如;奏天樂、薰天香、天女散花等,飛行於空中莊嚴佛事。更甚者,如四天王能護持正法,擁護佛法,保護如法修行者,使佛法能常住,能流傳廣布。
【龍】
《法華經》云︰於法華會上,佛前誓言護法的善神,共有八大龍王。1.難陀龍王;意釋為歡喜龍王,乃是護持佛法龍族善神之首。2.跋難陀龍王;意釋為賢喜龍王,又稱優波難陀龍王,乃是難陀龍王的兄弟。3.沙迦羅龍王;意釋為海龍王,又稱沙竭羅,乃是自古以來修持﹝雨﹞法的本尊,更是觀世音菩薩二十八部眾之一。4.和修吉龍王;寶稱龍王、多頭龍王、九頭龍王,又稱為婆修豎龍王,能繞妙高山,並以小龍為食。5.德叉伽龍王;意釋為多舌龍王、兩舌龍王、視毒龍王、現毒龍王、能損害者龍王,以怒目視之,就可以使人畜即刻命終。6.阿那婆達多龍王;意釋為無熱惱龍王,長年居住於雪山之頂的阿褥達天池之中。7.摩那斯龍王;意釋為大意龍王、高意龍王、慈心龍王、大力龍王、大身龍王,又稱為摩那蘇婆帝龍王。8.優婆羅龍王;意釋為青蓮龍王,因為是常住於青蓮花池中而得名。
《最勝經》云︰有七龍王1.蓮花龍 2.醯羅葉龍王 3.大力龍王 4.大吼龍王 5.小波龍王6.持驛水龍王 7.金面龍王。與《大方等大集經》所云之五大龍王等,諸多經論皆有銓釋龍王護持佛法之舉,今暫不加舉例以詮釋。
【夜叉】
又稱為樂叉、悅叉;華釋為輕捷、勇健、能噉、祠祭鬼,又名「捷疾鬼」,通常都住在地上或空中,威勢赫赫,亦名﹝暴惡﹞因常惱人、損人者,亦是常護持正法。根據《阿含經》等諸經論的記載;夜叉是住在忉利天、地界、虛空等的鬼類,受毗沙門天王所統領,守護忉利等諸天,而得受種種歡樂。
《大智度論》云︰夜叉有三種;1.『地行夜叉』因往昔只有布施一般財物,故只能在地上得受種種快樂、音樂與飲食。2.『虛空夜叉』具有大力,行動如風,輕捷與勇健。3.『空殿飛行夜叉』因往昔常有大布施而鮮少修行故,只能轉生此處,受諸種種娛樂。
而在《大方等大集經》云︰毗沙門天王擁有無病、吉祥等十六位夜叉大臣,與因陀羅、蘇摩、婆羅等五十夜叉將軍。而在《金光明最勝王經》云︰毗沙門天王;率領庵婆、持庵、蓮花光藏、蓮花目、現大怖、動地等,三萬六千藥叉眾來會,恭聞佛陀開示佛法。還有諸多經論詮釋龍王護持佛法,不勝枚舉,而無法一一列舉詳釋。
【阿修羅】
為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亦是十法界之一。又作阿須羅,阿索羅、阿素羅等。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系屬於好鬥愛戰的鬼神,因為長期與帝釋天爭鬥不休故,所以常被視作惡神。而依據《增一阿含經》云︰阿修羅其身形高廣,高有八萬四千由旬。而在六道中只有五趣,唯獨沒有阿修羅的單獨一處。所以《長阿含經》《大樓炭經》《起世因本經》等,均有詳實記載;阿修羅的住處與其業因,皆列舉是由瞋心、疑心、慢心等深重三種「生因」。
因為阿修羅的果報特殊,它僅次於諸天,卻不同於諸天,故稱為阿修羅〔意即非天〕。依據《楞伽經》記載;阿修羅因業力牽引故,可分為胎生、卵生、濕生與化生等。1.卵生;謂若於鬼道中以護法之力,乘小神通而入空中,此種阿修羅從卵生,為鬼趣所攝。2.胎生;謂若於天道中,因做錯事而遭逢貶低,此種阿修羅從胎生,是為人趣所攝。3.濕生;謂部份較下劣的阿修羅,生起大海之心,而沉於水穴口,朝遊虛空,幕歸水宿。此類阿修羅因濕氣而有,為畜生趣所攝。4.化生;謂有些福報較大的阿修羅,它的勢力大而無畏,能執持世界,常與梵天王、帝釋天、四天王天爭權奪利。此種阿修羅因變化而有,為天趣所攝。
【迦樓羅】又名為迦樓羅鳥,揭路荼鳥,它是一種作食會吐悲苦聲的金翅鳥,或稱妙翅鳥。其形狀類似鷲鳥,是性情兇猛暴烈的巨大神鳥。在古印度的神話中,亦是毗濕奴的座騎。而該種神鳥在生之時,其身光赫赫如火團巨球,所以諸天眾生,常誤認為火天而加以膜拜。
於佛教諸典籍之中,均有記載此種神鳥之名,《長阿含經》19卷中記載謂;金翅鳥各別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觀佛三眛海經》云︰此種鳥是以業報故,得以諸龍為食。如果是卵生之金翅鳥,專以卵生之龍為食。如果是胎生的金翅鳥,是可以吃掉卵生和胎生的龍。如果是濕生的金翅鳥,可以同時吃進卵生、胎生、濕生三種的龍。如果是化生金翅鳥的話,所有一切的龍,都會被它吃掉的。它的食量非常驚人,一天可食進一個龍王與五百隻小龍的。
於密教經典《諸天密言經》云︰金翅鳥乃是毗紐天.大自在天和梵天的化生,亦有稱為  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更有《迦樓羅》的大法,是以金翅鳥為本尊,是屬於專門除病.止風雨和避惡雷的大法,因屬密法故,不便顯詮。
【乾闥婆】
又作健闥婆、乾沓婆或健沓婆等,是食香、尋香行、香陰或香神。它與緊拿羅,同時都是奉侍帝釋的侍眾,專司奏雅樂之神。所以又稱為香神.樂神或執樂天。乃是八部眾之一,而此類的眾生是不以酒肉為食,唯以香氣為其飲食,諸經中記載,乾闥婆乃是四天王天,東方持國天的眷屬,是守護東方的神眾。
而此類的諸神眾生,亦有非常多的乾闥婆王。譬如說;《法華經》序品有記載的四位乾闥婆王名,《大寶積經》亦有十億眾乾闥婆王的記載。《華嚴經世主妙莊嚴品》中亦復闡述有二十多位乾闥婆王名稱。而在古印度時期,乾闥婆更是婆羅門教所崇拜的神眾之一。依據《大智度論》中記載;乾闥婆王至佛處所,以彈琴奏樂的方式讚頌佛法,而三千大千世界皆為之震動,乃至令摩訶迦葉都不安於座。
另外依據諸經的記載;乾闥婆乃是欲界「中有」之身。也就是說︰凡欲界之眾生在死亡後,其「中有」在離開身體,神識尚未覓得新肉體的中間時期,是以香氣為食,固有此稱。
【緊那羅】
又稱緊那洛、緊挐羅等名稱,譯曰「疑神」似人而有角,或又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華嚴經所描述;緊那羅的相貌似人、人非人。依據大乘諸經云︰佛陀開示法要時,緊挐羅皆是其中的聽眾之一。更在《大樹緊那羅經》云︰釋迦牟尼佛於王舍城演說法義時,天冠菩薩就以諸佛菩薩的種種法門,提出二十八種問題,請佛陀開示。爾時;大樹緊那羅王自香山中率諸眷屬來詣佛所,於說法宴席上,自調琴瑟,出微妙聲音。除證不退轉的大菩薩外,其餘如大迦葉等諸大行者,皆悉紛紛起舞而無法自制的記載。
【摩羅迦】
是八部眾之一、是一種大蟒神,「大腹行地龍」也。而在《法華經》《大金色孔雀王咒經》《大般若經》《文殊師利問經》《聖莊嚴陀羅尼經》《仁王護國般若經》等皆有描述摩羅迦均為八部眾之一,但卻較少單獨闡述摩羅迦,只有將摩羅迦是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龍等簡單的詮釋爾。

中華佛教雲慈正法會 法務委員會 編輯

三界 二十八天

三界 二十八天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佛說金光明經》《天台教儀論》
界者!界限也。謂三界分限各別不同故,名界也。三界者;即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總共有二十八天並五趣;即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在此三界二十八重天中,只有欲界的忉利天和四天王天,是依須彌山的大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而須夜摩天以上的諸天,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須彌山的四周,共有四大州:一、東馥于逮州 二、西瞿耶尼州 三、南閻浮提州 四、北鬱單越州。
另有三界九地;九地者,欲界彙集於一地,名〔五趣雜居地〕。色界有四地;初禪天名〔離生喜樂地〕,二禪天名〔定生喜樂地〕,三禪天名〔離喜妙樂地〕,四禪天名〔捨念清淨地〕。無色界有四地;即是〔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總共有九地。
【無色界】
謂雖然有心識而無色質也,始從空無邊處天,終以非想非非想處天,凡有四天。第三世多杰羌佛《心經講義》云:「四天境於五蘊中,唯無色蘊,依受、想、行、識之假合。而無色身之正報,又無依報國土宮殿,故無色相國土四處分立。是行者修四空處定,所得之正報」。無色質、無形相故、名無色界。
【有色界】
色,即色質,謂雖然離開了欲界穢欲者,而僅存清淨之色者。從初禪梵眾天終至色究竟天,共一十八天。第三世多杰羌佛《心經講義》云:「凡十八界眾生均離慾依色而生」。所以在此界都無有女形亦無慾染,皆是化生,但有色質,故名色界。
【欲 界】
欲有四種;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慾〕。第三世多杰羌佛《心經講義》云:「六天以下為五趣,未能離慾」。所以說下至阿鼻地獄,上至他化自在天之眾生,皆有男女相。忝多諸染慾,故名欲界。
【非想非非想處天】
無色界; 第三世多杰羌佛《心經講義》云:「第四處從當體而立名。凡生於此天處之眾生,定心生妙想,念為昧劣之根。以念入昧,念實處劣,故云非想。非之細想,故云非非想」。謂居此處的眾生,是所有外道已為最高之法矣,因為此天乃是無色界之頂,亦是此娑婆世界諸天之最。所修非無所有處之無想,非識處之有想故。是居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外道雖然能修到此最高法義,但 釋迦牟尼佛依然說,此種修行者,是焦芽敗種,因為此天仍然無不是生、老、病、死、苦,尚未能解脫矣。
【無所有處天】
無色界;羌佛於《心經講義》云:「前三處從所修之因行而立名。修心識無所有定,所生之天處也」。謂居此處天之眾生,皆以為已入涅槃的外道大修行者。已厭煩色身繫縛,也厭煩虛空,更是厭煩識無邊。而捨識入於無所有,亦名不用處,不用前空處‧識處。認為卻已能出三界,居無此處天。
【識無邊處天】
無色界;羌佛於《心經講義》云:「前三處從所修之因行而立名。修心識無邊定,所生之天處也」。謂居此處天之眾生,皆是以為已入涅槃的外道大修行者,不但厭煩色身繫縛,也更厭煩虛空無邊。既捨虛空轉心緣識,以識為住所故。是名識無邊處天。
【空無邊處天】
無色界;羌佛於《心經講義》云︰「前三處從所修之因行而立名。修虛空無邊定,所生之天處也」。謂居此處天之眾生,因已厭煩色身繫縛不得自在,心緣虛空與無色「相應」故。住空處定,以為已了生脫死,卻依然有、想、行、識故,尚未能超出三界乎。只是住在空無邊處天。
【色就竟天】
色界四禪天,亦名五淨居天主,謂居住此天皆是大修行,和修證已登第十法雲地以上的菩薩們的住所。因為此天於諸塵近幾微之處,色塵已研窮究竟之故。而 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現亦在此天之頂〔摩醯首羅天〕,宣說無上法義,轉正法輪。
【善現天】
色界四禪天,亦是五淨居天之一,謂居住於此天的眾生。亦是大修行人,與摩訶菩薩們的修行道場。因為此天無煩、無惱、無垢、空無障礙,精見現前故名是善現天。
【善見天】
色界四禪天,亦是五淨居天之一。謂居住此處的眾生,亦是大修行人或摩訶菩薩們修行道場,所以無有煩惱與惱熱故,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垢故。所以稱為善見天。
【無熱天】
色界四禪天,亦是五淨居天之一,謂居住此處天的眾生,已是有修有證的大修行人。能專心探究心境無依無處。無有惱熱清境自在故,此天名為無熱天。
【無煩天】
色界四禪天,亦是五淨居天之一,謂居住此處的眾生,已遠離欲界的苦與色界的樂。苦樂已兩滅,無有煩惱可言。有修行的初果羅漢與菩薩們,皆暫住此天,繼續修了生脫死之道。
【無想天】
色界四禪天之一,謂居住於此處的眾生,從出生至死亡之期間,他往昔所作的黑白二業,能心想不行,故名無想天。所以佛說生此天的眾生是「八難」之一。
【廣果天】
色界四禪天,謂能居住於此處的眾生,比福生天的福報,更廣大、更圓滿,是有要享受福報的極致之天,是謂廣果天。
【福生天】
色界四禪天之一,謂能居住在此處的眾生,是往昔有修勝福者,方可居住此福報之大到不可思議處,故稱為福生天。
【無雲天】
色界四禪天,以下諸天雖然凌空而居,但仍然處於依雲而住。所以在此天的眾生,已是凌空離雲而處,故名為無雲天。
【遍淨天】
音譯作;首訶既那,又稱作廣善淨天,色界三禪天主。謂居住在此處天的眾生,不但有無量意識樂受都清淨,且還最勝遍滿故名遍淨天。《雜阿毗曇心論》云:壽有六十四劫。
【無量淨天】
音譯作;阿波摩首訶,又稱為無量淨果天,色界三禪天之一。謂居住此處之眾生,無量的意識樂受,皆都清淨、寂靜故,名無量淨天。
【少淨天】
音譯作;波利多首,色界三禪天之一,謂居住此處天之眾生,意識樂受清淨,但在於第三禪諸天中,所受的淨妙之樂最少,故名少淨天。
【光音天】
色界二禪天主也,謂居住在此處天之眾生,身處無量光明中,此天已絕聲音故,眾生如要講話,便自發出光來,識別語音而相互溝通。故名光音天。又佛經云︰劫最初的人類,是從光音天而來的。
【無量光天】
音譯作;阿羅摩那婆釜多婆,又稱為妙光天,無量水天,水無量天,色界二禪天之一。謂居住在此處天的眾生,若說話時,由口中顯照無量之光明。光明處於增勝無限量故,名無量光天。
【少光天】
色界二禪天之一,謂居住在此處天的眾生,雖然此天會有一些光,但不多故名為少光天。
【大梵天】
音譯作;巴利;色界初禪天主,其名為『尸棄』,亦是娑婆世界主,屬初禪靜慮地。其天主的壽命,是在劫始而最先『生』,劫盡最後方『滅』。所以常常被外道誤以為是創世主。經中記載,梵天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每值佛出世時,大梵天王必先前往佛處,恭請佛陀轉法輪。
【梵輔天】
音譯作;梵富樓天,色界初禪天之第二天;輔者﹑輔佐也,謂處此天眾生、皆是初禪天主之輔佐弼臣,於大梵天主前,恆思梵天利益之輔相幕僚也。
【梵眾天】
音譯作;梵波梨沙天,色界初禪天之梵眾者,梵淨也,以無有染欲故,眾者,猶如民眾也,謂處此天者,乃是初禪天主之所化、所有、所領之民眾也。
【他化自在天】
欲界天王也,謂住此處天之眾生,不用自己變現樂具,能夠假他人所化的〔色、聲、香、味、觸〕五塵欲樂。轉換成為自己的娛樂,自在遊戲。為欲界最高的天了,其天主又名『波旬』,又稱為天魔王也。
【化樂天】
欲界天眾也,音譯作;尼摩羅天,維那羅尼天,又作化自在天、化自樂天等,乃為欲界第五層天。謂住此處天之眾生,自己能化〔色、聲、香、味、觸〕五塵,而娛樂自足。譬如此處天之男女眾生,只須深情相視既能成淫。此處天之眾生有三種勝:1.可化五塵自樂之﹝多樂﹞,2.身具常光之﹝端正﹞,3.壽長八千歲之﹝長壽﹞等勝,是名化樂天。
【兜率天】
梵語「兜率」者,華語「知足」。謂住此處天眾生,於五欲中皆能知足而止故〔知足少欲〕,是名兜率天。《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云︰「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皈依…」。所以說彌勒菩薩,今在兜率天內院如意殿說《瑜伽師地論》等法。等待因緣成熟時,將來此人間成佛,開龍華三會轉法輪。
【須燄摩天】
梵語「須燄摩」者,華語乃「善時分」也。謂住此天之眾生,能處空為悅,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快樂的唱着歌。又云:處此天之眾生,受五欲境知時分故〔謹守分寸〕,是名須燄摩天。
【忉利天】
梵語「忉利」天者,此位於欲界第二天,華語謂「三十三」天也,往昔有三十三人同修勝業,而同昇此天,分居四方。忉利天;乃地居須彌山之頂,其中央之城為善見城,正是帝釋,釋提桓因,也是我們俗稱的天公〔玉皇大帝〕。城之四方各有八城圍繞,城東有圓生樹,花開妙香薰陶其處所。西南方為善法堂,為諸天眾聚集宣揚正法之處,據經記載;摩耶夫人命終往生此處也。
【四王天】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共有四位天王。位居須彌山之半山腰,分居四方,各別統轄其天境也,又名護國四天王,因常守護佛法,令諸惡鬼神,不得侵害眾生,故名護世,所以又稱護國四天王。
而三界雖然有二十八重天,乃未能超出輪迴矣。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輪迴的境界,所以佛陀教化眾生,要修行以跳出此三界為目的。
                                                                                                                                                                                      中華佛教雲慈正法會 法務委員會編輯

四生五趣六道

【四生五趣六道】
《雜阿含經》《俱舍論》《大智度論》《瑜珈師地論》
《入法門論》《金剛心總持論》
三界之內有四生、五趣、六道,皆從何而來《法華經》云
︰「三界所生,以貪為本」。受迷於三界生死之苦,彼此
輾轉輪迴,故稱四生六道苦。
【四  生】
三界六道中有凡有四生;四生者是指有情眾生,拖胎所緣的方式,其生存依報的空間。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人,〔欲界、色界、無色界〕諸天…等。又依三界六道出生的形態共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形態。其中人與畜生趣是胎生,鬼趣通胎化二生,而一切地獄與諸天趣唯是化生。
  生】
又作腹生;此類之眾生,有發生淫欲故,皆先經過母胎之內完成身體,才出生是名胎生,如人、象、馬、牛、豬、羊.…等,皆是胎生。
【卵  生】此類眾生;是經卵殼內完成身體,後再經過孵出而生者。如雞、鴨、孔雀、鵝、魚、螞蟻…等,皆是卵生。
【濕  生】又作因緣生;是必須依靠濕地與濕氣,寒熱和合,方能將身體成形,並完成者謂之濕生。如飛蛾、蚊、虻、蚰、蒼蠅…等,皆是濕生。
【化  生】為無所依托而自然藉由業力出生者。凡所有諸天趣與諸鬼趣之眾生。與中陰之身者,皆是從無而忽然間因業力使然而有。是為化生。
【五趣、六道】
趣者;乃「所趣」之義,「所往」之義。此乃諸有情所應往、所應生、結生之處故稱為趣。《華嚴經序品》云︰「六道眾生,生死所趣」,亦即眾生由過去黑、白二業與無計業等,所召感的異熟識,所生之果體,稱之為「趣」。又經論有「五趣」、「六道」分別說之;凡一般小乘經論皆立「五趣」,而凡一般大乘經論皆立「六道」。即在五趣之中,另立阿修羅,謂三惡道有「地獄、惡鬼、畜生等」,三善道有「阿修羅、人、天等」。而阿修羅稱道,無有趣者,有二義。一者《大智度論》云:阿修羅唯存於天趣之中,二者《楞嚴經》云:阿修羅存在於所有五趣之中。
【天  道】
音譯「提婆」;亦名神仙道,為六道之比量中,是屬三善道最頂者。從四天王天至非想非非想處天,共有二十八重天。皆屬天道,然也未能脫離三界輪迴之外《入法門論》云︰欲界中的天人由于亦未了我執,未斷我欲,故其雖享有錦衣盛著、珍饈佳餚、天女圍繞、鮮花環簇,……,也同時由于自己的欲望和奢求未能擁有而感到痛苦。而且,天人五衰這一境象,更使欲界天人痛苦無比,1.花冠凋萎 2.衣裳垢膩 3.腋下汗出 4.身體臭檅 5.不樂本座。
色界天的天人雖無有物質與感官上欲的執著。但其由于在精神上及思惟上仍追求滿足。況且未離色身之縛,是故亦存在所求之苦和色身避免不了之壞苦。
無色界天的天人已無有色身形相之執著。以無形無相之方式由貪欲和色身中掙脫出來,而不受其之束縛,故經常處于祥和之禪定中,無有甚多渴求和執著。然而無色界之天人仍無法擺脫輪迴六道之苦。
【人  道】
音譯「摩菟絲」;即是人的道途是也,此道雖然於六道比量中屬三善道,但卻是苦樂參半,因有富貴貧賤之分。《入法門論》云︰投身為人實屬六道輪迴中之幸事,更甚之方便可以聞之以如來正法,依教如實修行。如佛陀云:人道是修行最好環境,也是上天堂或下地獄軸心,更是超凡入聖必經的地方。雖然人道之眾生有幸為多生善業之福報,但人道之中同樣避免不了苦難與痛苦,其中最主要有生、老、病、死及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等等。
【阿修羅】
阿修羅以果報殊勝故,僅次於諸天,卻不同於諸天,故稱為阿修羅(即是非天)之意。若於鬼道中以護法之力,以小神通入空中,是為鬼趣阿修羅。若於天道中因敗德,召至墜貶人間,是為人趣阿修羅。若有福德下劣,而生大海之心者,是為畜生阿修羅。若有福報非常大而無德者,常能藉己之福而執持世界,而與諸天爭權奪利。是為天界阿修羅。
【畜生道】
音譯「底栗車」;又名旁生道,屬三惡道之「癡」心較重者。畜生的依報處,眾生往昔所造的惡業,種畜生之業因,死後即是趨向畜生界中。例如犯竊盜戒與欠債不還者,喜殺旁生者,不喜歡聽聞佛法者等。《入法門論》云︰畜生道,它包括一切和人類共同居住于地面及空間的動物,以及海洋、地底下的動物,如飛鳥、家禽、野獸、魚類、昆蟲等等,包羅甚廣,形態各異,均非相同。人們謂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畜生道中的眾生,無一不受著其異熟識之惡果所驅,嘗盡生命中的一切痛苦。
【餓鬼道】音譯「蔽荔多」;屬三惡道之「貪」心較重者。所謂餓鬼者,常饑虛稱之為餓,恐怯多畏謂之鬼。即是時常遭受饑餓的鬼類,其中略有威德者,如夜叉、羅剎等,成為山林間的塚廟之神,能得人間祭品。無有威德者,贏瘦醜惡,令見者皆生畏懼,則常不得食。甚至於口因渴出火而不能飲,故名餓鬼道。《入法門論》云︰處于三惡道中的餓鬼眾生,較之畜生道更受著極大的痛苦與折磨…。
【地獄道】音譯「那洛迦」;屬三惡道之「瞋」心較重者。而地獄種類繁多,大凡欲界有八大,一百三十六所地獄,分十八重地獄,和阿鼻「八萬」無間地獄。就如《地藏本願功德經》云︰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略說如是,若使廣說諸有地獄,罪器等名及苦事,一劫之中永說不盡。摩耶夫人聞已,愁憂悲泣頂禮而退。所以在此不能一一詳加說明。
《金剛心總持論》云:佛告文殊師利:六道四生,為人最貴,惟人最靈,『佛』從人中修成,『業』從人中造就,『人』能修福,決生天上。『人』能造惡,必墜地獄。又云:「人道不修,餘道不及,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中華佛教雲慈正法會 法務委員會編輯

七眾弟子

【七眾弟子】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經》《摩訶僧祇律》《大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在恭聞  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開示中,常聽到有七眾弟子的佛學法數。所謂七眾者:就是佛陀於說法時,在祇孤獨園、毗耶離菴羅樹園、室羅筏城祇桓精舍等,除了有他方世界來的菩薩,與諸天龍八部眾等赴各法宴外,就世間的七種弟子,分別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
【比丘】
梵語比丘;華語言乞士也,謂上乞佛法以資慧命,下乞食物以資養色身也。亦名苾芻,蓋苾芻為雪山之中一香草名,取其名有五義喻五德;一者、體性柔軟義,喻比丘折伏身語意粗獷之德。二者、引蔓延布義,喻比丘度人不絕之德。三、馨香遠聞義,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四、能療疼痛義,喻比丘能斷煩悶之德。五、不背日光義,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也就是出家已受具足戒的男眾是也。
【比丘尼】
亦名苾芻尼;就是已受具足戒的女出家眾。依大智度論而言,比丘尼者,得是無量律儀故應次於比丘也。
【沙彌】
梵語為沙彌;又云:室利摩理洛迦者華言息慈,謂止息世間染烏之情,慈濟群生也,以初入佛法之時,尚存有世俗之情故,尚須息惡行慈故是名沙彌。也就是男的出家眾,在尚未有受具足戒之前都稱為沙彌。
【沙彌尼】
梵語沙彌尼;又名為室利摩理迦,華言勤策女。謂精進勤策於佛法功行是也。也就是女的出家眾,在還沒有受具足戒之前皆稱為沙彌尼。
【式叉摩那】
梵語式叉摩那;華言謂學法女,《行事鈔》云:式叉尼必須學三法;一者、學根本戒「不殺、不盜、不淫、不飲酒等」。二者、學六法「不染心相觸、不盜人四錢以上、不斷畜生命等六法」。三者、學行法,是名學法女。也就是說,凡是想要出家的女眾,必須要先於女僧團「叢林」中待上一陣子,互相觀察、實習,雙方都已確認後方能出家,在未出家之前謂名式叉摩那,但男眾就不必多這條程序。
【優婆塞】
梵語優婆塞者;華文曰清淨士也。謂自行清淨親近承事佛法者,也就是所謂的男居士;居家修行的男士。在世俗上有工作、事業,所謂有真正的依止三寶或四寶,能持五戒和菩薩戒者,而修行的男眾,是名優婆賽。
【優婆夷】
梵語優婆夷;華文曰清淨女,或言近事女。謂自行清淨親近承事佛法的女眾是也,也就是現代所謂的居家修行的女士。凡居家已三皈(四皈)持五戒與菩薩戒,而修行的女士,是名優婆夷、女居士。

中華佛教雲慈正法會 法務委員會 編輯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僧俗辯經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僧俗辯經
論文正誤
  
    一提起我的論文,有些人就會產生許多說法。有說是天書,需要破析,有說是談禪理,處處潛伏禪機,還有的說是儒道莊老哲學,不見現代科學。這些說法都是笑話,論文就是論文,哪裡是什麼天書?我的論文主要是集多元化哲學科學為一體,內容頗為深廣,為了言簡意捷,靈活透關地表達意思,就只有採取半白文言的表達形式和手法。至於認為論文為禪機佛語,儒道莊老之後繼,那是人們錯誤領悟了文中的一些詞語典故的原因。實際上,佛教雖為外來的宗教文化,卻對我國傳統文化,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包括文人遣詞造句、百姓日常用語,影響是頗為深廣的。例如:無事不登三寶殿、孽障、叫喚、功法、巧用、安樂、百味、打包、奴婢、宏願、有無、先輩、自覺、覺悟、決定、吉祥、解脫、讀誦、歡喜等等,不計其數。僅以“名”組成的詞,如名望、名義、名利等就不下五百個,以“一”字組成的詞,包括一身、一日、一層、一面、一剎那、一枝花等就不下一千個。我可以說,凡是寫文章的人,隨時都要用上以上的佛家詞語,何況以上詞語為佛家詞語萬分不及其一。人們對平常用佛語佛詞已習慣成自然,以為是祖宗傳授,不知道都來源於佛家用語和佛家籍典。至於對那些不常用的佛語詞而又為漢文化所早已吸收施用的,有人就統統認為是在講佛法和儒道之論述。如果按照這種平見的觀點去看問題,那麼,不是哪一本書都在談佛教和儒道嗎?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和錯誤,主要是知識平庸所造成的。凡是做學問的人都知道:“要得才橫奪天工,必將諸識尋根窮。”因這緣故,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歷來對各個領域的知識我都喜歡學習,並竭盡全力去探討,去問一問為什麼,包括現代哲學思想知識,儒釋道當然也不例外。
要說談佛家禪理的論文,我曾作了幾篇,也可以向大家介紹其中一篇《僧俗辯語》。這篇文章的起因當歸我的一位好友辛寂老法師。辛寂大和尚八歲出家,二十二歲破初參時,做寶光禪堂綱領主持,禪定頗深,曾在寺內打餓七禪定,圓滿殊勝。至今,寺內比丘一提辛寂大師,都異口同聲讚揚:“和尚打禪七、七日七夜不食不動,泰然如常。”辛寂大師一生主修華嚴宗,對天台止觀和顯密均具深研功底,猶為明見般若實相,故而德高望重,後任寶光寺方丈,如今已供奉於祖師堂。一天,大和尚和我在寶光寺晤面,對我說:“我見了你幾篇論文,其理法甚妙。可否另作論及空性之道新篇而為教益?”我答: “可以。”於是三日之後造《僧俗辯語》一文交與求教,但和尚閱後不以為然,置之一旁。時至六年後初冬的一個黃昏,在寶光寺大雄寶殿左側,辛寂法師突然遇見我,說:“我現在實在頗為慚愧,特地向你懺悔。”我聞聽此言一時驚惶不知所措,只好怔怔地盯住他。辛寂法師又真誠地說:“世尊在世之日,有大居士維摩助佛教化弟子,我雖不才可以效法,今天特地請你助我教化比丘之力。想我佛門世尊是何等威德,大雄寶殿乃千年莊嚴聖境氣象,人人敬仰,現今輪到我來管理寺廟,沒承想做功課時竟然發生鬧殿事件,這真是千年沒有的業力。這不怪其他,只說明我辛寂無德無能,沒有管理好寺廟,也沒有給眾比丘帶好頭,這實在無堪主持,教人慚愧且無地自容。今晨我於惶急之中,重新尋出《僧俗辯語》細研,我明白了以前的愚癡。幾年前,我初識此文,認為你連經書中的’如是我聞’也沒有搞清楚,而寫成了’如是我明’,加之我悟性不徹,因此不予重視。今日一急之下重讀,方頓悟妙理,如是我明原是你自己明白之意,俗見空居士代表俗諦,僧諦和尚以表真諦,真俗之諦都定在心中,所以般若照見萬法惟心,三點魚鉤洞為打字謎而造的詞語──畫上一個魚鉤形,再加三點,不正好成為一心字嗎?所謂菩提台者是立於真諦角度對’六大緣起’、’萬法惟心’於俗諦的照觀。此文真是字字珠璣,深藏莫測之妙論,尤其是內中禪理、般若正見,現為大殿事故,成熟我開悟之緣起,始得識真諦,實為羞地而慚。” 聽了這番肺腑之言,以及明了他那無私無染的法性聖境,把我照耀得何等勝喜,使我不禁向他行了合掌禮。可惜,不久這位大德歸西圓寂。記得他圓寂前三天我去拜望他,他從病床上支起軀體,說:“我要謝謝大師的《僧俗辯語》。還有你在寺院內做的事,以及對我的幫助,眾生會感謝你的。這些有相布施的言語本不該說,怎奈大後天(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我已決意離開此地了,所以不得不煩絮數語。” 當時聞聽這番言語,我還以為他要到外地去遊方,於是問:“師傅幾時歸來呢?”他慨然而笑:“我會回來的啊!”但我見他身負重病,認為他是不可能外出的,便沒有放在心裡。誰知三日一到,聽說寶光寺大開齋宴,一打聽才知辛寂法師圓寂。他早本於觀音生辰那天焚香沐浴,披衣搭具,盤腿坐化歸西。七日後,又聽法師弟子護義師言及法師火化的殊勝情況,並拾得十多顆三色舍利。
以上是涉及《僧俗辯語》一文產生的有關究裡,為了正誤其它論文並非談禪機佛理,儒老莊學之論,還於它文論及宇宙人生及現代科學哲學思想之本來面目,僅以此篇《僧俗辯語》為例外,故寫了上述文字以補記。
僧俗辯經
     如是我明,僧諦和尚居三點魚鉤洞,坐菩提台上與眾證法。一日,從本原心基來一女居士,求其印證圓覺。居士名俗見空,對僧合掌問曰:“吾聞和尚證得如來大定,有長生不老之術,求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吾所能告汝者,乃如來大樂了生脫死之法,非長生不老之術也。汝從何來,前者曾習何法?”
    俗曰:“從本原心基而來,曾學三十七家外道,亦曾學佛參禪,已得無上定力,特求和尚印證,是否如來大定?”
    僧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初入定時,彈指已是一夜,開眼後方知一夜已過,當時境界,心中並無半點妄念,亦無任何知覺。”
    僧曰:“無知無覺,豈不如木石一般?如來大定乃大樂無邊之法,汝有何樂?此境乃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非如來大定也。”
    俗曰:“其後吾明心見性,始知此定落在昏沉之中,後入之定方為正定。吾住於智慧之中,了知如來大定,亦不過如此。”
    僧曰:“何為明心見性?”
    俗曰:“性者本性也,明者明白也,本性即是如來之法身,此法身乃不生不滅之體。明心見性,就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不住其間,明悟此一剎那之感,此感便是如來體性,知覺如來體性,便是明心見性也。”
    僧點一點頭又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之大定,不住色相,亦不住於聲香味觸法,而長定於如來體性之中。其覺受相,無昏沉,無妄念,有禪樂之感。定中所顯一切諸色相,由它自來,由它自去,不被它牽引,長住如來體性之中,出定入定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有時還發出無量神通,但吾也不住於神通之中,由它自顯自滅,不作聖境關,只照住於明而無念之體性上。和尚之定,可能也是如此。”
    僧曰:“不也。吾之大定與汝不同,但汝之定也是正定,此定乃諸有眾生成佛之道而必經之路,但非如來大定耳。此定名為’明空知覺定’,是禪家初參後之定境,由此定而養,可得如來大定,如來大定而養方證無上菩提。汝之定有樂明無念之感覺,此感覺即是我見,而如來之定並無我見。”
    俗曰:“無我覺受豈不又成了木石一般,法師所言如來大定乃極樂無邊之定,木石無知有何樂可取?無所聞知,豈不又是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了?如來大法若是如此,有何可貴,莫如凡夫所求榮華富貴,每日妻恩子愛,吃喝玩樂,逍遙一輩子還快活些。”
    僧兩目悲淚長流,對天歎曰:“吾師如來為一大事因緣而示現於世,吾亦為渡眾生而修行,然眾生累生累劫造下無邊業障,障其如來正道,吾實悲心難忍。彼等不入昏沉,便入我見,若不入昏沉我見又落入邊見之中,好不容易破了初參,又造成口業,自以為此即是如來大定,狂禪性發不好好用功,以此為究竟,障其解脫之路,以致狂魔入體,將來其魔去後,弟子與師皆陷亡難,實為可憐。”和尚道完復對俗曰:“汝見差矣。汝於此知覺定中久而久之破了重關,便知此定並非如木石一般,勝過知覺千百萬億倍,無邊自由,知覺定有出有入,有樂明無念之感受。如來定則並無出入,不定也定,定也非定,是名為定,實無所定,無一時不在定中,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
    俗曰:“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走路豈不錯了道?如果出定走,豈不又與凡夫無異?”
    僧曰:“汝見俗矣,不悟重關焉知此境。凡夫走路心在路,所做諸事心住事中,心隨諸事妄念所轉引。吾心不隨妄念所轉引,雖走此路,不著此路,作諸事理,心不住境,不存分別,見諸眾生,不見是非長短,男女諸相,人天禍福,豈不聞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歸言一句,心不著相無我無人,任汝作諸事理,皆是如來大樂之法相。吾之所說是名說法,雖名說法,實無所說,汝當自證,方知真實之義也。”和尚言已,取念珠一串對俗曰:“此是何物,共是幾顆?”
    俗曰:“此乃念佛之珠,共一百零八顆。”於是和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兩眼瞪俗而不言語,俗不解其意問曰:“此是何意? ”
    僧曰:“方才觀音菩薩在此地獄渡餓鬼,地藏菩薩在此天上渡仙人。”
    俗曰:“法師差矣,地藏菩薩在地獄渡餓鬼,為何反說觀音菩薩在地獄渡餓鬼?”
    僧曰:“汝未悟大道,一無所解,當努力修持,不可向外馳求落為狂禪。若不如此,不但虛度此生,且有墮落之災。”
    俗曰:“吾聞法師所言甚深微妙,廣大無邊,如來大樂之法實為高深難解,我當如何修之?”
    僧曰:“若想入此如來大定,別無它路,其一以菩薩行為而照己德;其二努力精進而習定。”
    俗曰:“菩薩行為與凡夫行為如何分別,望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我今說此,汝當諦聽,諸有眾生,大略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下品人每日但思足一己之欲,貪得無厭,窮奢極欲,永無厭足之日,所羨者榮華富貴,稱王圖霸,以害人為樂,從不見自己之過失。見別人之苦難,反覺稱心快意,想盡千方百計劫奪他人所有為己有,見自己所有過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此等將來必墮無間地獄,受無量諸苦;中品人亦以足一己之私為務,以榮華富貴為高,驕傲自大,唯我獨尊,有利可圖,即盡力從之,每時每刻,只說別人過失,雖知自己之過失而護短,不肯說也不肯改,此等人並不專門以害人為樂,然利益相爭之際決不讓人,此等人將來也難免地獄之難;上品人重於善德,不圖世間榮利,但圖諸福,見他人有苦難,則全力相助,利益相爭之際,每每讓人,見別人之過失,心雖知而口不言其是非長短,見自己之過失立即改正,處處廣施陰德,以善為事,此等人後為天人,但仍是凡夫。”
    俗曰:“如此善功,仍是凡夫,豈不怪哉!”
    僧曰:“此等人雖積功累善,乃有漏之因也,有數之善果,其果受完,仍然下墮,故仍為凡夫。菩薩行為大與凡夫不同,心中不存善惡分別,每時每刻自查己過,分毫過失,立改之,從不見別人過錯,也不見自己好果,處處望眾生早脫輪迴,一切善惡境來,普行恭敬,依此而行,行者性之用,性者行之體,體用本來不二,是故行者性也,性者行也。此理非二乘羅漢所能解,汝當依此而作。吾亦凡夫,未證此法。此法乃大寶上師功德所示。”
    和尚言至此合掌贊曰:“頂禮大寶上師前,吾師妙法普行緣,功德巍巍照眾生,為渡六道超俗凡。”
    俗聽完贊偈問曰:“和尚既言一切平等,無有分別,為何又分菩薩行與凡夫行,此非分別乎?又言無我無人,然則今朝此身從何而來,和尚此言豈非荒謬?吾實不解,唯願和尚以理服我。”
    僧曰:“我今告汝,汝當諦聽。汝今朝之身乃過去善惡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即如來之體,本來空寂,今朝此身皆過去作善作惡所種之因結聚之果所現之身。故此身名為業果報身,一切善惡諸業皆以此身而受報。善惡業之輕重不同,報應於六道輪迴之種類亦不同,故有富貴貧賤之不同。作善者,受輕業;作惡者,受重業。輕業距佛果近,重業距佛果遠,作善事之上品人報應結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惡事之下品人,報應結果入地獄成餓鬼,地獄一切乃惡果享受。作善之人種善因故結善果,作惡之人種惡因故結惡果。此二因皆起於善惡,二種妄念。菩薩觀今朝之身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長住如來體性,不隨善惡二因所轉,故不結二果,脫離輪迴。菩薩慈悲眾生,無災、無難、無有業障,發普渡眾生之心,成就方能普渡,故結成就之果,菩薩不斷慈悲普渡心,為渡眾生故。”
    俗曰:“二因合聚之果,眾生觀之為何實在非夢幻也?”
    僧曰:“眾生迷其本性,昏沉於二因之中,故覺實在,如人在夢中所覺,一切皆實在,睡醒方知是夢也。眾生若住於如來體性之中,頓然知覺此身如夢,縱上刀山,入油鍋也無痛苦,無一處不是如來報身境地也,至此境地便一切平等。但未悟得此理之前,先得作一善士之君,為人人敬愛尊而稱德,以此築基而為人正,方可依佛之教,修其生圓次第之出離心、四無量心、十善、三聚戒、六度,乃至信、願、行、戒、定、慧之深習行持,而後正行,方可如法圓滿。否則皆為空中樓閣也。故望行者步步腳印,了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果不昧律,輪迴何所縛。”於是和尚合掌贊曰:“諸佛上師之功德,普行迴向諸法界,現身福慧速圓滿,同證如來大樂界。”
    俗聞已,對僧合掌曰:“和尚所演無上如來大樂之法,吾當傳於後世。”言訖頂禮七百而去。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
顶圣如来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希诺布照片显现圣迹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即是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為原始報身佛多杰羌佛降世,簡稱三世多杰羌佛(在這世界亦曾被尊稱為義雲高大師)。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是最頂尖的,所展顯的顯密和五明智慧、證量的實際證明材料在佛法界中,也是沒有哪一個聖德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佛陀規定以“顯密俱通,五明具足”為衡量佛法成就高低的標準,但是,自佛史至今,真正完整、全面展顯“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只有頂聖如來三世多杰羌佛!三世多杰羌佛將佛陀規定的“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實際成就一條一款展顯、公眾出來了,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如此微妙和完整證量實顯的聖德古佛!本《多杰羌佛第三世──正法寶典》中所列的三世多杰羌佛所獨立創造的三十大類的成就,就是一個明證。當然,列出的三十大類成就,也只是一個名相而已,其實書中成果遠超三十大類,如僅科技藝術類即含攝三項大類:攝影類、立體畫類、玻璃畫類,但三世多杰羌佛將很多大類合為一類而縮稱三十大類。實際上,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又哪裡是三十大類能概括得了的?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表顯的是佛法的智慧,是無以窮盡的,尤其是內明一類,即含攝三藏和密典、宇宙有為法和無為法無窮盡的真諦。本書所列三十大類是:1.認證祝賀類;2. 三世多杰羌佛的聖蹟佛格類;3. 頂聖如來的聖量類;4. 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佛法類;5. 楹聯類;6. 書法類;7. 金石類;8.詩詞歌賦類;9. 金剛除病針類;10. 治病類;11. 製藥保健類;12. 玄妙彩寶雕類;13. 玉板類;14. 世法哲言類;15. 古典散文現代詩類;16. 學術論文類;17. 造景類;18. 音韻類;19. 神秘霧氣雕類; 20. 枯藤古化類;21. 中國畫類;22. 西畫類;23. 畫框類;24. 佛像設計造型類;25. 瓷磚類;26. 壁掛類;27. 建築庭園風景類;28.茗茶類;29. 科技藝術類;30. 渡生成就類。三十大類中之第四大類“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佛法類”,即有兩千多堂開示,義理博大精深,浩如淵海。從古至今,除了本世界釋迦佛陀說法外,從來沒有一個聖者完成過如此多項的成就,而且每一項成就都達到了世界級的巔峰。我們了解過很多被稱為“深通大小五明”的人,實際上是一句空話,拿不出實在的內容,就連文字圖片也拿不出來鑑定,說句不該說的真心話,甚至連世間上的專業專家都比不過,這又哪裡是什麼深通大小五明呢?又怎能代表佛陀所說的顯密俱通、智慧展顯的五明高度呢?

         這本《正法寶典》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最好的展現佛法實際證量的佛門寶典,本《正法寶典》初稿一出來後,世界第一流的、佛菩薩轉世的巨聖高僧們見到了大為震驚,當下依法查證,根據密法認證法義,深入法界觀照,查出真源,行以法定文書,正式公認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為歷史上第一位出現的、佛史以來顯密圓通、妙諳五明之頂首古佛!但是,想不到三世多杰羌佛卻說:“我雖然正式被大聖法王們認證確認為古佛降世,其實我是什麼降世並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讓眾生明白’什麼是修行’ 、能如法修持才是重要的轉世。我真正送給大家的禮物,是佛法,如能依之深入,則光明充遍,世界和平,眾生永樂,受用無窮,福慧圓滿。”

        我們就撇開三十大類成就不提,另選一條即可證明三世多杰羌佛是頂首巨聖。如早在公元1995年至2000年,三世多杰羌佛就曾多次在講經說法時公開宣布:“任何一個人,無論提宇宙間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我回答不出來、答不正確的話,那麼我就沒有資格為眾生開示佛法,給大家五年的時間提問,這是我五年願力為期的表法,五年願力滿了,就不再實行這一願力了。 ”這是三世多杰羌佛當時若干次在公開錄音場合的發願。五年早已過去了,有若干人提出不同的問題,無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法,凡提問者都得到了滿意正確的回答,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提問難倒了三世多杰羌佛。我們現在在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帶中隨時都能聽到頂聖如來當時的公眾宣言以及提問和回答,不僅是回答東方人,乃至西方人的提問也一一作答,如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美國大學聯盟的主席在聽到三世多杰羌佛對校長們和教授博士們所提問題的即席回答後,激動之下當著十幾位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的面打自己耳光,說:聽了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回答,深受教益,我真是白活了幾十年。我們要知道,宇宙之大,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無有窮盡,是什麼樣的人竟敢說“在宇宙間沒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呢?而且公開發願給聖凡兩眾五年的時間提問。這到底是什麼人才有如此高的道量、成就呢?人類怎麼會有這樣的超萬能知識?但這又不是虛構的,而且事實又證實了當時的雲高大師無所不通的證量、成了鐵的事實!這是普通聖者嗎?這絕不是普通菩薩,而是一個謎。那麼這位聖德到底是誰?天上來的嗎?還是從佛土來的呢?問到三世多杰羌佛這個問題時,他處處說是最慚愧的,而且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向任何人宣說過他前世是什麼聖者,他總是說來明信因果、說真如,是大眾的服務員,是普通的一般修行人。但是,僅從擺在面前的實實在在的成就來看,世界上又確實找不到一個人能做到三世多杰羌佛僅擺在面前的成就的一半!如果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那麼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我們歡迎任何人來打破這個紀錄。只要有人能做到三世多杰羌佛的十五大類的成就,那我們相信他同樣是佛陀降世。任何人都知道,一般人的本事怎麼能勝於高僧、大仁波且、大和尚、大德的聖者們呢?難道顯密俱通、精深五明、具足大智慧之人屬於普通的一般修行人,反而不通顯密、不具五明、最好是一明都不懂、智慧低下之人才是佛菩薩嗎?佛陀的佛法難道是讓有道之人成愚笨、而把無道凡夫歸類為最智慧嗎?可是佛陀教法的真理是證境證德地位越高,智慧的展顯就越高,正如佛陀是為大覺能仁,即是智慧高到了無所不能之覺位。這是我們凡夫都能想到和理解的問題,聖者們還用得著去想嗎?如果聖者們都還要去想這個問題的話,那真是一種笑話了,那還叫什麼聖者呢?三世多杰羌佛的“玄妙彩寶雕”成了世界上無人能複制的聖品,我們想一下,如果是釋迦牟尼佛做的話,能做得了嗎?佛陀是無所不能的,沒有什麼做不了的,這對佛陀來說自然是隨手一揮,你說對嗎?那麼觀音、文殊菩薩做得了嗎?當然也不在話下。你總不能否認佛陀和大摩訶薩們的智慧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吧?如果這一點證量都沒有,能說他是佛陀、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再來轉世嗎?難道我們說佛陀和大菩薩們做不了這些嗎?那麼反過來說,我們總不能說做得了的人證量低、智慧低,而做不了的人證量高、智慧高吧?比如有一個大石頭,我們總不能說抱得起它的人氣力小,而抱不動它的人氣力大吧?這是一樣的道理。

         理雖如此說,但是,雲高大師到底是誰降世呢?為什麼無所不答、無所不通、有這麼多的頂級成就呢?為什麼他創造的一些東西任何人照著做都做不了呢?這答案確實是永遠揭不開的謎底。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了,就在這無法解答之際,世界上的第一流大成就者的聖僧法王們見到了《正法寶典》,一時轟動,互相傳觀,佛菩薩轉世的大聖德們入定的入定,修法的修法,深入觀照,公佈了早就被尊勝大法王(大日如來之化顯)認證為金剛總持的雲高益西諾布的來歷,聖僧們經過嚴格修法,深入法界入定、觀照,見到了真源,原來這大聖德是維摩詰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他們寫下了法定的確認書:義雲高大師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是顯密兩宗、大小諸乘的至高古佛,是阿彌陀佛等五方五佛及金剛薩埵大摩訶薩的上師,即是當今法界的大教主頂聖如來雲高益西諾布!正因為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是多杰羌佛的完整真身直接降世,與以百千萬化身來到這個世界的其他佛菩薩們不同,故所以在當今世界所展示的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確實無有其他聖德辦得到,高僧法王們在文中讚嘆說:三世多杰羌佛是在佛教史上唯一將五明一項一項實實在在展顯在眾生面前的最高第一巨聖。正如尊勝大法王在授記中說明了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的證覺是當今在這世界上任何高僧大德都無與倫比的,並且立下願言:“任何人或聖者若能仿製雲高益西諾布所創的神玄雕寶,就算尊勝大法王的授記是欺世騙人的。”(神玄雕寶是為色韻玄皇、神秘石霧等韻雕之作)。

         在這個世界上佛制規定,唯獨只有兩位大聖所說的法立之為經,一位是釋迦牟尼佛,另一位就是維摩詰聖尊,除此之外,無論是什麼菩薩所說的法,都只能稱論,而不能列之為經。有人說慧能說《壇經》,其實,這是世人不明佛制規立而誇大贊稱的名,六祖比許多菩薩的地位都低,比如彌勒菩薩是下一屆龍華會上的佛,比慧能的地位高得太多了,但是彌勒菩薩所說法也不能稱經,而只能立論,如《瑜伽師地論》。維摩詰聖尊是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降世的,他是唯一以古佛應化居士現身說法的。釋迦牟尼佛當時,除了直接教導四眾弟子之外,尚有難於教化、不願發大乘菩提心的五百比丘,為了因緣善巧教化所有的出家人和尚們和八千菩薩,應其因緣由古佛多傑羌示現緣起轉由妙喜世界說法後,而化身成維摩聖尊出面協助佛陀教化僧寶、菩薩等弟子,原因是為了護持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維摩聖尊的層次證量等同於釋迦牟尼佛無二,但是他並不願意在人間登位另一位教主而造成分派、增加行人的我執,再鑑於釋迦牟尼在此娑婆世界成佛的緣起,自己則猶如古佛正法明如來化現觀世音菩薩一樣,又如七佛之師文殊菩薩相似,宣釋迦牟尼為佛,自己化顯菩薩的角色輔助釋迦佛。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果同時有兩位地位一樣的佛陀出現,眾生則會產生世相分別,對佛法的發展、渡脫眾生是會有阻礙的。其實,佛陀們並不在乎誰出來做教主,而是以何種形態對眾生最好,就以何種形態出現,一切皆以菩提心利益眾生。所以一般人無法看出維摩詰聖尊的證覺竟然是如此之高,是在釋迦佛陀之前的古佛之首多杰羌佛應世。但是,維摩聖尊所講的法與佛陀說的一樣是經,不是論,佛制中列為《維摩詰所說經》。這部經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經是同時誕生的,是非常重要的佛經,在佛教的大乘法中,包括小乘南傳的經典裡都依學《維摩詰所說經》。

        在法界中維摩詰尊者是多杰羌佛降世,由於他是報身古佛,因此遍智、遍量、覺位高於一切菩薩,如經中記載,當釋迦佛陀讓未來佛彌勒菩薩帶隊前往維摩聖尊處問安時,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彌勒菩薩對佛講出的原因是他曾為眾生說法時,被維摩聖尊為難、教化,由此彌勒菩薩不敢去。其他的菩薩們也都確定說維摩聖尊智慧太高,他們遠遠不足以堪任,怕被為難不敢前往,故最後由七佛之師、古佛文殊菩薩帶領諸菩薩、羅漢五百比丘等前往維摩聖尊處問疾。當時,維摩詰聖尊以廣大的神通和智慧幫助釋迦佛陀教化他們,其中維摩聖尊顯佛陀證量神通將妙喜世界諸有菩薩、羅漢、一切佛土包括無動佛全然搬至娑婆世界展示在佛弟子前時,妙喜世界的諸有菩薩都認為是無動佛把妙喜世界與諸菩薩搬到了人間,此時無動佛說:“非我所為,是維摩詰神力所作。”此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把如來佛搬動到另一世界的,這除了權威的古佛多杰羌佛,無論什麼菩薩也是無此證量的。釋迦佛陀在經中盛讚維摩詰聖尊說:“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佛陀已說明維摩詰聖尊就是如來佛。為什麼維摩詰有如此高的證覺,因為維摩詰就是金剛總持多杰羌佛,也是阿彌陀佛等五方五佛的上師、諸佛之師,曾化顯燃燈古佛,收釋迦牟尼佛為徒,多杰羌佛也是佛教顯密二宗各大教派之至高祖先、古佛、大教主。故所以當時證德證境智慧無敵於天下,釋迦佛陀的出家與在家的四眾一切弟子,包括菩薩們都虔心聽聞維摩詰聖尊的教化,維摩聖尊輔助釋迦佛陀升化了五百比丘、八千菩薩的成就,造就了無數菩提心量大菩薩。維摩詰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即是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這是佛菩薩級的大聖法王們依法認定、是具合法法定文證的。

       三世多杰羌佛,一出生時突然天空鼓聲齊鳴,天樂美妙,三道彩虹同時出現在虛空,中間一道藍色為主,右邊一道紅色為主,左邊一道白色為主,每道彩虹之間的間隔約四、五十米。生出來全身為深藍色,不見哭聲,而是當下開口說話,非常清楚地說:“我入此世,顯密圓通,妙展五明,比之知之。”語後無言,一如常態孩童。父母視為玄生異人,秘而不宣,此後直到三歲才開口說話。三歲那年,大日如來尊勝法王導學三藏,時教持多杰羌佛心咒七遍,小孩突然哈哈大笑,頓時展顯三身四智。尊勝大法王當下試其經律論三藏並密典,法王子小孩解如流水,無有不通,義理全證。大日如來尊勝法王賦授記曰:“多杰羌佛,三世來到。維摩尊聖,二下云霄。法藏通達,四智圓妙。眾生怙主,無師可教。神玄雕寶,奇端絕妙。能取霧氣,雕品定持。展顯證量,高峰絕技。當世諸人,無聖可複。若仿不異,我言欺世。維摩云高,金剛總持。佛降甘露,眾見空施。最益有情,古佛悲智。今說示言,以證授記。”並取法號為仰諤益智嘎丹赤巴,其意為法王子至高智慧的總教主。尊勝大日如來隨即又說:“娑婆世界末法時期,多有邪師魔類以假冒真,為辨真假,今授嚴記以為試考標鑑。記曰:於此娑婆世界中,五千年內無四身,三世羌佛獨一聖,無有二者再化身。法緣擬定考真佛,若有號稱真身臨,佛降甘露可見真,金瓶擇緣預報境,取業除障見分明,複製玄妙彩寶雕,信手拿霧石中存,五跡無缺是真身,多杰羌佛第四世。除此展顯五聖蹟,無論何等掘藏聖,手足石上留凹印,諸般神通廣大等,斷非多杰羌佛身。若是古佛降凡塵,五試何難手上生。留得試題五跡境,後學見觀防冒稱。”雲高法王子教主五歲那年收第一位弟子,即是當年蓮花生大師隨行之弟子、亦為藏密寧瑪巴創始人素布切.釋伽炯乃大師之四大尖端弟子之一的喜饒傑布、而今世被格魯巴加冠為大班智達的喜饒傑布尊者第二世。可是奇怪的是,雲高法王子收下這位弟子後,除了喜饒傑佈在法王子身邊隨時見到他超人的奇妙本事以外,而世人都從此少有聽到法王子講到佛法了,乃至根本聽不到,法王子這一切表現猶如當年維摩聖尊一樣,諸教皆收,諸識皆納,亦如常人之態,學之不倦,無人知曉個理。時至十六歲,突然說《僧俗辯語》一法,伏藏後由慧永大師掘藏取出,並由仁清洛珠、索朗丹布二人上供大日如來尊勝益西諾布法鑑。尊勝益西諾佈於四眾前親自宣講此《僧俗辯語》一法,講完後親自率四眾弟子對法跪拜,授記曰:“東方來了古佛。”認證為第三世多杰羌佛,授以頂聖如來,封號為仰諤雲高益西諾布,並謂之曰《僧俗辯經》然也。當然,在三世多杰羌佛的弘化渡生中,除了五歲時收徒喜饒傑布外,隨因緣的成熟,創建寧瑪派的釋伽炯乃大師座下的四大弟子都一一皈依到三世多杰羌佛的座下,如木雅迥扎、香格瓊哇、喜饒傑布。更有蓮花生大師的二十五大王臣之一的丹瑪.翟芒尊者第二世也隨侍於頂聖如來,松贊乾布的丞相祿東贊尊者第四世也拜在三世多杰羌佛的身邊,還有噶舉瑪蒼派創始人喜饒僧格轉世的巴登洛德尊者,有寧瑪巴運頓多吉白尊者嘎堵仁波且,還有覺域派當巴桑結祖師的大弟子達楚.恆生尊者;阿底峽尊者的四大高峰弟子之一、噶當派的庫頓尊哲雍仲尊者;格魯派丹增諾日仁波且等紛紛拜在三世多杰羌佛的門下,還有阿寇拉摩女大尊者。連聞名西藏的香巴噶舉派大祖師唐東迦波菩薩也拜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為師,更有幾位巨聖,如祇園精舍給孤獨長者轉世之大聖、釋迦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寧瑪巴創始人釋伽炯乃大祖師之轉世大聖仁者也都來到三世多杰羌佛的身邊,接承頂聖如來甚深法門。

       從另一方面,我們僅從世俗的角度也能見到,三世多杰羌佛的學歷也是最高的,古文的四書五經全然讀習,而若以現代教育制度的讀書來說,從小學優秀生到大學的高級博士,從博士昇華到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任教六年,榮獲大學的特別褒獎,直至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兩百多年來唯一的“Fellow”。儘管如此,但在三世多杰羌佛的身上,這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小兒科。而對他自己的真實身份,三世多杰羌佛卻內含不露,雖然無意之間流露出來的大智慧證量,為人們見到而深感驚嘆,但三世多杰羌佛從未談論過自己的來歷。有很多人向他諮詢傳承來歷,甚至行文求答,三世多杰羌佛總是說:“我不知道,我只有佛教,我是你們慚愧的服務員。”這在很多年的法音帶中隨時都可以聽到,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了,也就認為這無非是一個善良智慧的人才而已。包括已成立十一年多、堪稱最了解他的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也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只認為這是一位大學者、大德聖者,最多也不過是如達賴喇嘛和噶瑪巴那樣的佛教大法王而已,因此,當基金會的會長龍舟仁波且得知三世多杰羌佛的真實身份後,目瞪口呆,連聲說:“難怪,難怪,這哪裡是大法王能相提並論的!實在是玷辱、罪過啊。”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不知在什麼時候,人們發現雲高益西諾布無論何種學問技藝不需學,一看即通,信手拈來,而且當下便精,所作超越本有原物。到今天高僧法王們認證公佈了這一驚天聖訊,我們才知道,難怪是多杰羌佛真身維摩聖尊降世,故所以大日如來授記中說,現前哪裡找得到有超越三世多杰羌佛的證量的聖德來作他的上師呢?就連當年的五百比丘、高僧大德、八千菩薩們都是他的教化對象,何況今朝。也正因為三世多杰羌佛是古佛再來,所以是“不分顯密,不論宗派,相應眾生,因機教化,佛陀教法,普皆弘揚”的無分教派的圓滿完整“佛屬派”的金剛總持大法王,普利一切眾生。三世多杰羌佛一直告誡大家:“在我的心中沒有派別之分,只有佛教。但是,任何一宗一派的法王、仁波且、阿阇黎,只要他們遵照佛陀的教導,根據眾生的因緣而自渡渡他,就是值得讚歎的。”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弘法利生,在十一歲之前為三藏顯表期,十一歲至十五歲為噶舉法教密行期,時有度松淺巴法王子獅子吼宣法之稱。十五歲之後則為格魯教誡密行期,有宗喀巴大師應世之稱,此時,也同時為薩迦、寧瑪等諸派密典圓融密行期,有蓮花生大師身語意三身之稱。其實,大德們和世人的這些恭稱都不是三世多杰羌佛的真實身份,而真實身份是經過眾生因緣的成熟,佛陀、大菩薩法王們於不同法義,或於定中,或於進入法界中,各自觀照,親自真實所見真源,無誤統一地認證雲高益西諾佈為古佛多杰羌佛再來,也就是維摩聖尊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對於三世多杰羌佛的降世,文殊菩薩化身的薩迦總教主薩迦天津大乘法王寫下認證說:“仰諤高雲益西諾布,是金剛總持多杰羌佛第三世。”著名的寧瑪大法王、龍欽寧提獨掌人多智欽仁波且在祝賀《正法寶典》一書時說:“這本書令人驚嘆和不可思議,超常地表現出了用語言能夠表達出來和語言所不能表達出來的佛法真諦。”寧瑪巴的總法王貝諾法王致信給仁波且們說:“經眾多大德高僧認證的第三世多杰羌佛仰諤雲高益西諾布弘揚佛行事業……成為有情眾生……獲得終極成佛的因緣。”龍薩娘波尊者轉世的遍智法王降養龍多加參在認證書中說:“義雲高大師是維摩詰(Vimalakirti)再來,即多杰羌佛第三世。”覺囊派總法王吉美多吉法王代表覺囊派恭祝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其成就之高峰實乃幾千年來首次耀古騰今,為我佛光燦之楷模。”
        格魯巴宗師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著名的塔爾寺祝賀說:“金剛總持仰諤雲高益西諾布大師的……傑出成就,史無前例。”
        寧瑪巴敏林崔欽法王的總秘書闊千仁波且代表敏林崔欽法王和敏珠林寺係發來賀信說:“雲高益西諾布多傑羌為所有眾生帶來福慧。 ”
        寧瑪派北藏傳承掌教法王達龍哲珠法王祝賀說:“尊貴的多杰羌佛第三世仰諤雲高益西諾布,具備佛陀正法。”
       達賴喇嘛的上師、著名的楚西法王,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幾位法王和傳承持有者的根本上師,他恭賀金剛總持仰諤雲高益西諾布說:“三世多杰羌佛的《正法寶典》……將成為墮落六道深淵的每一位有情離苦得樂之因。”
        薩迦派第二領袖薩迦達欽法王祝賀說:“許多大師讚頌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和他的佛行事業的書──《正法寶典》”。
        薩迦茶巴法王、達賴喇嘛的根本金剛上師秋吉崔欽法王祝賀說:“金剛總持(多傑羌)仰諤雲高益西諾布的……《正法寶典》……是正法的路標和利樂有情之門”。
       觀音菩薩化身的噶舉四大攝政王之首位紅寶冠法王夏瑪仁波且敬賀文說:“尊貴的雲高益西諾布──持金剛第三世的……所有成就都是利益眾生的” 。
       噶瑪巴大寶法王的唯一攝政、國師、岡波巴祖師化身的嘉察仁波且則恭贊無比上師仰諤雲高:“為維摩詰第二世。真誠祈願能有緣見聞覺知《正法寶典》的芸芸眾生獲得徹知圓悟的遍智無上佛果!”
       那諾巴尊者轉世的夏珠秋楊仁波且恭賀雲高至高頂聖如意寶法王說:“無上至尊第三世多杰羌佛您的《正法寶典》……是利益眾生的最高正法。”
       名垂佛史、曾任印度、不丹、錫金、蒙古、東藏四大教派之教主,並稱為醫藥之父、橋樑之父、戲劇之父、渡船之父等的唐東迦波菩薩(第十六世)在美國舊金山華藏寺開法會時,於中展示佛法道量,見到三世多杰羌佛云高益西諾布的證量證德,大驚,當下五體投地拜為師長。他在祝賀信中說:“雲高益西諾布……是五佛之師,在人類的佛教史上第一次展顯了顯密圓通、妙諳五明,這個佛教的目標是所有佛弟子都沒有達到的,但現在最終由雲高益西諾布達到了!”
        發心終身位於山谷閉關、神通具足、威震雪域的格薩爾王化身仁增尼瑪雄獅法王則認證:“義雲高大師是多杰羌佛第三世。”
        覺囊派法王阿旺班瑪南傑法王敬賀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法界持金剛,身壽不變故,化顯上乘境,最勝大悲力。”
         敏珠林寺敏林堪欽仁波且祝賀說:“尊貴的金剛總持第三世仰諤雲高益西諾布……的《正法寶典》順緣於佛法……已衰者令恢復,未衰者令增長。”
        寧瑪敏珠林派耶喜措嘉佛母轉世的康卓公主仁波且來信祝賀說,非常感激雲高益西諾布多杰羌佛的《正法寶典》。
         著名的佐欽噶諾仁波且祝賀說:“第三世金剛總持雲高益西諾布的《正法寶典》具足佛陀開示之正法。”
       而藏漢兩地僧俗四眾無限景仰的大伏藏師鄔堅喜饒喔修尊者在確認書中寫到:“仰諤雲高益西諾布,是金剛總持轉世再來,曾幫釋迦佛陀教化五百比丘成大乘。”
       創立敏珠林寺系的德德林巴不變金剛化身的大覺之聖多傑仁增也是當今很多大仁波且的上師,他在祝賀文中說:“雲高益西諾布是五佛之師多杰羌佛。”

        寧瑪雪謙寺系的法王雪謙仁波且祝賀:“第三世多杰羌佛仰諤雲高如意寶聖者,為正法增長宏大而行,善哉!”
       薩迦派仲薩欽哲的心子、根薩寺寺主昂旺欽哲仁波且長期閉關,具足神通,其修為譽滿雪域高原,他在祝賀信中說:“大教主雲高益西諾布:只有怙主多杰羌佛的智慧才能完成《正法寶典》!”
       駐錫在印度的第七世佐欽法王吉美洛哲汪波祝賀說:“多傑羌雲高益西諾布的《正法寶典》利益所有有情眾生。”而駐錫在中國的第七世佐欽法王旦增.龍多尼瑪則恭賀三界有情怙主仰諤雲高益西諾布說:“《正法寶典》猶如如意寶般莊嚴古今中外所有文化典籍,開發和增長人類心靈的智慧之門。”
       寧瑪東藏法王仁青絨波巴絨波仁波且禮讚雲高益西諾布說:“大師作為偉大報身佛陀再降人間,佛教宏法以來,今開眼初見,世界無雙,智慧高峰,多杰羌佛,渡生無量。”
        綠寶冠噶瑪巴傑仲大寶法王則頂禮金剛總持仰諤雲高益西諾布:“金剛總持的《正法寶典》,乃是佛法最高智能的具體顯現。”
        協慶寺為金剛亥母化身的俊麥白瑪多吉仁波且專門寫信禮敬三界法王仰諤雲高益西諾布三身四智:“大法王是將佛陀的開示以實際證量完整地展現在法界的第一聖,大法王是真正的金剛總持人天導師!”
        代表達賴喇嘛全權掌管尼泊爾的格魯派佛教的大堪布卡桑.嘉參在賀信中說:“我堅信尊貴的持金剛雲高大師的作品將激勵所有的眾生從理論和修行兩個方面更好地理解佛法。”
         著名的藏夏仁波且頂禮怙主、大教主多杰羌佛云高益西諾布:“我們找到了我們至高無上的怙主多杰羌佛,讓所有眾生在此末法時代有了最終的依靠!”
        密勒日巴祖師轉世、已八十高齡的雲登降措仁波且恭賀金剛總持的《正法寶典》說:“這一佛法大智慧的出現,前輩是沒有任何人做到了的,只有云高益西諾布才做到了。”
          著名的班達土登格勒嘉措仁波且說:“祈請偉大聖勝的三世多杰羌佛加持六道有情早證菩提,得聞《正法寶典》,圓滿無上正等正覺。”
        在印度廣受恭敬、金沙江沿流人人敬奉的第六世白瑪榮珠仁波且則頂禮云高益西諾布:“看到《正法寶典》,得悉多杰羌佛怙主再次降臨人世間,真是我們莫大的幸福!”
        第五世法台俄巴活佛則代表仁波且們十分感謝至尊雲高益西諾布說:“至高無上的多杰羌佛給我們帶來了《正法寶典》。”
         薩迦天津法王授予的大堪布楚稱曲培禮讚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最聖獨有持金剛,八萬四千法總主,統攝釋教諸法門,初開法界報身境。”
         著名的倉倉寺住持汪智土登晉美仁波且感謝至尊怙主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至尊怙主把西藏四大教派及顯密佛法完美無缺地帶到我們這個世界上來。”
        佛教真言宗高野山北美洲旭清澄總主教讚歎金剛總持雲高益西諾布法王“在佛法上的巨大成就是世界上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雲高益西諾布是真正的原始古佛來到此世界傳授如來正法。”
        格勒桑布仁波且頂禮至高無上的仰諤雲高益西諾布:“大法王了徹宇宙萬物的因果實相,是真正佛史上在人間展顯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第一巨聖!”
        洛珠降措仁波且頂禮云高益西諾布說:“有幸恭聞大教主仰諤雲高益西諾布的《正法寶典》,又一次見到真正的佛陀降世了。”
        五明佛學院的大喇嘛仁珍仁波且頂禮讚嘆雲高益西諾布金剛大聖法王的成就“是驚人的,也是驚聖的!大法王就代表著佛法!”
        此外,多珠仁波且、貢波活佛、龔成大堪布、彭措仁波且等等都分別寫信敬賀三世多傑羌古佛再來的成就,並衷心感謝三世多杰羌佛的加持。還有顯、密二宗的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寺廟、當今的一些知名的仁波且都寫來了附議賀信,但鑑於眾生的因緣,本書沒有列入。
        也正因為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是整個法界佛教的大教主,是多杰羌佛的降世,所以在整個佛教歷史上所有的大聖者的轉世認證中,三世多杰羌佛是唯一獲得五項第一的古佛降世的總持古佛、最高佛教領袖:
1. 是佛史上得到各大教派的佛陀和大菩薩們認證、敬贊最多的巨聖(見認證祝賀);
2. 是佛史上各大教派的佛陀和大菩薩們評價最高的巨聖(見認證祝賀的評定);
3. 是在人類世界所降世的佛菩薩中地位最高的古佛巨聖(見認證祝賀的認定佛號第三世多杰羌佛);
4. 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顯密圓通、妙諳五明成就最顯赫的巨聖(參見三十大類);

5. 表法把天空中的祥霧拿到雕刻的石洞中和玄妙雕藝之神聖,如尊勝大法王的授記。佛史至今任何轉世巨               聖都沒有一人能做得到、複製得了(見本書第380頁鐵證事實)。

        這些不是我們空洞玄說的,而是依據當今世界大聖德仁波且、法王高僧們的文證,站在因果業報的立場,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所講的真實負責的話。

       為什麼佛菩薩們化身的教主、法王和仁波且們幾千年來第一次都一致說云高益西諾布是當今世界第一最高巨聖呢?這不用想都會明白,因為他是三世多杰羌佛,加之他作出的成就,當今世界,哪一位智者或聖者做得了呢?就連做三十大類的一半,都找不到一個人能夠做得了,乃至就一件玄妙彩寶雕照著複製,也找不到一個人有此能力。更何況依於眾生因緣的成熟,三世多杰羌佛帶來了至高無上的現量大圓滿虹身成就法,凡是得到三世多杰羌佛此法灌頂的人,不需要經過幾天、幾月或幾年的修煉,而在傳法灌頂的當天就能證到虹身境觀。已經有有緣者接受了灌頂,如祿東贊尊者第四世、開初仁波且等大德從灌頂日開始,三時皆能住入法性光界中。因此,除了真正的多杰羌佛,還有哪一位有此證量呢?何況,早在佛陀在世時,維摩詰聖尊就是教化所有高僧大德菩薩們的導師,現在已被佛陀大菩薩級的法王們法定文書確認,仰諤雲高益西諾布就是維摩詰第二世,也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無論是從實際的證量上,還是從古佛的身份上,皈依境的供位排序上,這三者任鑑其一,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都是諸佛菩薩、高僧大德之上的第一巨聖!
 http://thebodhitemple.org/?page_id=999

多杰羌佛第二世 维摩诘圣尊

多杰羌佛第二世 维摩诘圣尊

         金剛總持第二世多杰羌佛維摩詰聖尊是由釋迦牟尼佛宣布認證為如來。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多杰羌佛降世為維摩詰聖尊,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五百比丘及八千菩薩。多杰羌佛第二世維摩詰聖尊其智慧、神通表法高不可攀,無有任何聖者可及。
        多杰羌佛的轉世與任何諸佛的化身不同,是屬於原始性表顯佛法的存在,故於每一眾生世界中,獨一降世,作為表正法之所在,在同一時代不轉世第二位多杰羌佛,必須等待前一位離開世界後,後一位才會隨眾生福報緣起誕生,如在娑婆世界曾降世多杰羌佛第二世維摩詰聖尊,維摩詰離開娑婆世界後兩千多年,由眾生因緣福報的成熟,第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西諾布才降世。
        維摩詰聖尊是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降世的,他是唯一以古佛應化居士現身說法的。釋迦牟尼佛當時,除了直接教導四眾弟子之外,尚有難於教化、不願發大乘菩提心的五百比丘,為了因緣善巧教化所有的出家人和尚們和八千菩薩,應其因緣由古佛多杰羌示現緣起轉由妙喜世界說法後,而化身成維摩聖尊出面協助佛陀教化僧寶、菩薩等弟子,原因是為了護持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維摩聖尊的層次證量等同於釋迦牟尼佛無二,但是他並不願意在人間登位另一位教主而造成分派、增加行人的我執,再鑒於釋迦牟尼在此娑婆世界成佛的緣起,自己則猶如古佛正法明如來化現觀世音菩薩一樣,又如七佛之師文殊菩薩相似,宣釋迦牟尼為佛,自己化顯菩薩的角色輔助釋迦佛。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果同時有兩位地位一樣的佛陀出現,眾生則會產生世相分別,對佛法的發展、渡脫眾生是會有阻礙的。其實,佛陀們並不在乎誰出來做教主,而是以何種形態對眾生最好,就以何種形態出現,一切皆以菩提心利益眾生。所以一般人無法看出維摩詰聖尊的證覺竟然是如此之高,是在釋迦佛陀之前的古佛之首多杰羌佛應世。但是,維摩聖尊所講的法與佛陀說的一樣是經,不是論,佛制中列為《維摩詰所說經》。這部經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經是同時誕生的,是非常重要的佛經,在佛教的大乘法中,包括小乘南傳的經典裡都依學《維摩詰所說經》。
          在法界中維摩詰尊者是多杰羌佛降世,由於他是報身古佛,因此遍智、遍量、覺位高於一切菩薩,如經中記載,當釋迦佛陀讓未來佛彌勒菩薩帶隊前往維摩聖尊處問安時,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彌勒菩薩對佛講出的原因是他曾為眾生說法時,被維摩聖尊為難、教化,由此彌勒菩薩不敢去。其他的菩薩們也都確定說維摩聖尊智慧太高,他們遠遠不足以堪任,怕被為難不敢前往,故最後由七佛之師、古佛文殊菩薩帶領諸菩薩、羅漢五百比丘等前往維摩聖尊處問疾。當時,維摩詰聖尊以廣大的神通和智慧幫助釋迦佛陀教化他們,其中維摩聖尊顯佛陀證量神通將妙喜世界諸有薩、羅漢、一切佛土包括無動佛全然搬至娑婆世界展示在佛弟子前時,妙喜世界的諸有菩薩都認為是無動佛把妙喜世界與諸菩薩搬到了人間,此時無動佛說:『非我所為,是維摩詰神力所作。』此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把如來佛搬動到另一世界的,這除了權威的古佛多杰羌佛,無論什麼菩薩也是無此證量的。釋迦佛陀在經中盛讚維摩詰聖尊說:『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佛陀已說明維摩詰聖尊就是如來佛。為什麼維摩詰有如此高的證覺,因為維摩詰就是金剛總持多杰羌佛,也是阿彌陀佛等五方五佛的上師、諸佛之師,曾化顯燃燈古佛,收釋迦牟尼佛為徒,多杰羌佛也是佛教顯密二宗各大教派之至高祖先、古佛、大教主。故所以當時證德證境智慧無敵於天下,釋迦佛陀的出家與在家的四眾一切弟子,包括菩薩們都虔心聽聞維摩詰聖尊的教化,維摩聖尊輔助釋迦佛陀升化了五百比丘、八千菩薩的成就,造就了無數菩提心量大菩薩。維摩詰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即是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這是佛菩薩級的大聖法王們依法認定、是具合法法定文證的。

多杰羌佛第一世 始祖報身佛




多杰羌佛第一世 始祖報身佛
      多杰羌佛即是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而不是金剛持,金剛持是上師,金剛總持是佛,而且是原始第一報身佛,由法身佛阿達爾瑪佛(普賢王如來)化顯的報身相,其一切佛法皆是由普賢王如來真如所顯,由於普賢王如來是法身佛,是無有前者,無有後際,無色無空,不來不去,上無諸佛可成,下無眾生可渡之如如真諦,故普賢王如來為法身無相,無言,無形,如是無說法之主,無主故不能渡眾生。由是因緣法身無相佛正覺圓滿出第一個報身具相佛,報身具相佛再化身金剛薩埵等,為區別故,法身佛命名為阿達爾瑪佛,報身佛命名為多杰羌佛,化身即金剛薩埵,實際即是普賢王如來,即是阿達爾瑪佛,即是多杰羌佛。實則無二佛,而是為法身、報身、化身之別使然。由是法義,普賢王如來不直接化身,就燃燈古佛亦是多杰羌佛化身。多杰羌佛亦名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即是把持一切金剛之意),是宇宙中第一位至高無上的具相佛陀,也就是宇宙間的佛教的最高領袖誕生了,自此,由多杰羌佛開始在法界中傳法渡生,佛法才開始傳播弘揚。但是,在很多教派和傳承法義裡都將普賢王如來列為開法界之第一傳承佛陀,其實這樣講也是正確的,因為普賢王如來雖為法身無相,但第一起緣必定是法身,由法身而顯報身多杰羌佛,由報身佛才開始在法界傳播佛法,同時化身金剛薩埵等於三界宏法,眾生才有了依法成聖之主。
      我們在法本上常見到的一個藍色阿達爾瑪佛具體形象,其實這個形象是一個假設,因為沒有一個假設的形體,總不能說看不見的無法繪成唐卡的真如空相為阿達爾瑪佛嘛,空是無形象可畫出來的,法身佛無相可表,實際上是宇宙(法界)之不生不滅真諦的概念,由不生不滅的這個概念化顯報身佛(金剛總持),多杰羌佛即是最古的第一報身佛,具備十方諸佛的無上德相,始起於法界及三界中而表法,故金剛總持多杰羌佛實為法界佛教大教主、原始佛祖。但有很多佛教徒把多杰羌佛金剛總持誤解釋成金剛持,這是帶有罪業的原則性的錯誤,金剛總持是掌持總管法界一切金剛的涵意,故為持金剛,是把持著金剛們,而金剛持則是修持金剛之行持,自覺覺他,是金剛上師的意思,金剛持與持金剛天地之差,而持金剛的傳承是授與一切諸佛菩薩所接法,無論是顯宗、密宗,都由持金剛始傳佛法,釋迦牟尼佛所傳八萬四千法門,皆是由多杰羌佛所化顯燃燈古佛所授與釋迦牟尼佛,而密乘之寧瑪、薩迦、覺囊、噶舉、格魯、息解、噶當、東密、真言宗、唐密等,包括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時輪金剛等西密,都是唯一的由多杰羌佛為始祖傳承,或由多杰羌佛化身金剛薩埵傳承。持金剛是法界大教主,而不是金剛上師的金剛持,當弟子找到合格師資時,要把自己的金剛上師當成佛陀來觀想,皆是為重法、重傳承而觀師為佛的涵意,實質上無論是什麼樣的上師,未具大聖仁波且共同合法認證,該上師均屬佛慢觀想而非佛陀,就是金剛總持第二世維摩詰聖尊也是由釋迦牟尼佛宣布認證為如來。
       多杰羌佛的轉世與任何諸佛的化身不同,是屬於原始性表顯佛法的存在,故於每一眾生世界中,獨一降世,作為表正法之所在,在同一時代不轉世第二位多杰羌佛,必須等待前一位離開世界後,後一位才會隨眾生福報緣起誕生,如在娑婆世界曾降世多杰羌佛第二世維摩詰聖尊,維摩詰離開娑婆世界後兩千多年,由眾生因緣福報的成熟,第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西諾布才降世,多杰羌佛的降世是任何人都冒稱不了的,為維護法界佛法之尊嚴,防止魔子魔孫冒稱持金剛(金剛總持),金剛總持必須帶著正法證量而降世以為表法,而多杰羌佛的證量是任何佛陀都不能表顯的,原因是諸佛為了維護正法因緣,故不表顯與多杰羌佛同聖境的證量!相反的,一切魔軍們不具備表顯的功夫,所以無法表顯!如在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多杰羌佛降世為維摩詰聖尊,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五百比丘及八千菩薩,多杰羌佛第二世維摩詰聖尊其智慧、神通表法高不可攀,無有任何聖者可及,而多杰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大日如來授記五條必備:能佛降甘露、擇緣預報、取業除障、能將祥霧拿入雕刻實物長存不走、玄妙彩寶雕,這五項無聖可複,如果他授的記有大聖做得到,照樣複製成功,就算他所認證的多杰羌佛雲高益西諾布是假的,他所說的話是欺世盜名的,在現實中已證明確實這世界上的大聖德們,乃至任何專家,就是無法做到雲高益西諾布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而佛菩薩級的大法王們都一致認證文憑說明,因此徹底證明多杰羌佛的身份是冒稱不了的,同時為了防止魔妖作亂,假冒多杰羌佛降世,而對多杰羌佛的降世,必須是經圓滿多聖認證,又是多聖佐證恭祝,認證的多聖必須是佛菩薩、大法王,佐證恭祝的必須是大聖德菩薩們,他們必須是著名的佛教領袖及大仁波且,如果不具備此等聖量級的認證恭祝,不具文憑證書,自稱為聖者則是冒牌假貨,世人有說「某某仁波且是公認的金剛總持化身」,這種說法是邪知邪見,非正道佛門之法定,金剛總持化身道量何在?顯密圓通何通?五明妙諳何存?五聖十證是由哪幾位法王認證的?認證第三世文憑拿得出來嗎?哪幾位著名聖德賀證的?凡無實證實量,無有確切認證為第三世的賀證文憑,無論是什麼高僧,一律屬於恭維誇張傳聞,故當明了金剛總持即是持金剛(佛陀),金剛持即是喇嘛(上師)。如果誤把金剛持當作持金剛或金剛總持解釋,無疑的是把一個金剛上師的身份凌駕於阿彌陀佛等佛陀的頭上,這是罪大惡極行為,因為金剛總持是明文傳承中的五佛等之師多杰羌佛(持金剛)。

行持基本德行

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自己不正之行為——在佛教中稱之為凡夫行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條。要學好佛,必須修行。所以學佛就要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練和加強自己的修養。首先,要以四無量心、十善、六度萬行三聚淨戒來更正自己的行為。我們修行首先要真心為人類謀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個國家的大利益。
    談到學佛修行,什麼是佛?佛就是人的智慧到了圓滿極限,沒有再高層次了,故稱之為無上,這時達到徹底圓滿叫佛。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自覺覺他,度脫有情,為眾生而修行。那是把眾生作為依傍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品質依生正行,即為度脫眾生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菩薩行。
    學佛修行離不開皈依發心。如何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說諸佛菩薩和一切賢聖僧啊,我一直到成佛的時候都皈依你們,絕不去皈依天魔外道,決不去做違背佛教的事情,一定要以慈悲為本,從內心裡要這樣想,又實踐中要這樣做。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今天以所修佛法積累的功德,積累的資糧不是為我自己,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但願他們都幸福,達到國富民強乃至直達成佛。我從內心真正的這樣想,而且還要徹底做到。
    要真正學好佛,還要觀無常、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一切有為法,就是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大至宇宙空間的萬物萬有,小至一微塵因的意識都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什麼叫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是無常性的。如露亦如電的,都脫離不了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的諦相。譬如說我們坐的凳子很快就要壞,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會壞的,它們屬無生命的東西,無生命的決定要滅。再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即由地水火風組成的,中含靈知和空大。外四大是我們看得見的房子、山河大地一切林木及空中所有遊戲的那些細菌均為有為之法。遠至宇宙太空,近至肉體組合身心,都屬於四大。四大都是無常,都要成住壞空,就是說必須要死,必須要壞的。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是四大?我們的肉、骨頭、牙齒、鬚髮是地大,我們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體之類的叫水大;我們身上所發的熱能產生熱量的叫火大,外界所產生的風行氣墜,如出的氣,運動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動力的均為風大,人由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這個軀殼。除了這四大還有空大和識大,因為肉也好,骨頭也好,熱能也好,氣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間的,它建立了空大。識大稱為心識,叫做靈知,就是指揮四大運動的一切就叫意識,稱為識大。人除了六大什麼東西都沒有。佛家說出了六大皆空為真諦,這是宇宙萬物之諦相。一般人講四大,但不管幾大,都是成住壞空,都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必須壞。
    既然知道自己身體是四大組合,必須壞,因此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仔細想想,想你的生活,想你的悲劇,想你的一切行為,想你的遭遇,想自己的親友離別,想到世事變動之大而且時間不斷推進,年齡不斷增加,自己將入其土,說不定馬上就要死了,像流水一去不回頭。觀起了怖畏心境,無常心就生起實相,再觀想幾天出離心也就生起了。生起出離心後,自然會恐怖駭怕,因為時間不再回來,死亡就要來臨,所以,首先要求學佛的人生起出離心,而且要觀當下念頭。已經過去已成無常,我們就要少活這麼多時間,就是常言所說的無常歲月增中減,大家的年齡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那麼一天天接近死亡。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這時候如果修行沒有到某種程度,就要把生死業力帶走,跟隨你到六道輪迴去轉。想到這裡,我們人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必須依照佛法去修行。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恐懼心,這個時候,不管修什麼佛法,守任何戒律,對人民對國家都會全心全意施益於眾。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就不相應。因為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根本不想學佛,就是鬧著玩,甚至於利用佛法來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抱著探討心理去研究,這樣的人是下不了決心守戒律,更不會守戒的。要是生起了出離心,就會覺得人生真短暫,他就守戒律了,就會如法實施四無量心等行條。真正下了決心後,才能生起真正的信願行,真正的信心生起了才能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的願心生起真正的行為,才能建立信願行的境界,才能真正實施,這才算得上修行起境。所以學佛千記要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能產生受用,佛教中任何宗派都是如此。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出離境,修行不真心。
    懂得生起出離心這個道理以後,還得守戒。其中戒很多,只要守好三聚淨戒也一樣。一開始守三聚淨戒,第一條攝律儀戒,第二條攝善法戒,第三條攝眾生戒。攝律儀戒就是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就是所有的壞事一點不能做。攝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攝眾生戒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若要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至少要於靜處深思十善是不是照著佛所說的十善去做了,照著做了修法得用就無疑,若行持沒有照著十善去修正,就要馬上改,不然就得不到成就。十善還算不上高層次之修行,乃為天道之善業,但能做好也不錯了。十善是什麼呢?十善就是一不殺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盜而行施捨,不僅在行動上,心裡也不要去想偷人家東西而行施捨。三不邪淫而修梵行,不邪淫不只是指亂搞男女關係,看到別人好看就死死盯著別人看,也叫邪淫,而修梵行就是要依照釋迦世尊所教導的行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持。四不妄語而說實言,不妄語是指未證到那個境界而說證到了,所以不能亂說、亂說就成妄語,對上師不能打妄語,對賢聖僧不能打妄語,再小的事情也不能去亂編。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就是說話不拐彎抹角。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就是不挑撥是非,要說利於團結的話。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就是說話時不要去刺傷別人,不要罵人。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就是不能有貪愛之心,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要,有貪心就要產生我執。學佛法首先要斷除我執,修不淨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不干淨的行為全部改掉。九不嗔而修慈悲觀,絕不能起半點嗔恨心,因為一起嗔恨心就脫離了修行,沒有嗔心只要真心修行則一切圓滿。十不癡而修因緣觀,就是對一切因果都不能產生疑惑,要絕對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因果,但不能以痴心盲目聞,事事都得以入於理道。因此修行就要好好考慮為什麼沒有修好,回答很簡單,肯定是自己行為有問題。
    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四無量心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就是說從我們的內心里首先願望一切眾生永遠住在安樂的境界中,並願望他們長在安樂的因地裡,沒有任何煩惱的安樂,還指佛法上的一切平靜,一切法喜,一切禪樂,一切勝境,一切善意,都稱安樂,安樂因就是種的因都是安樂的。我們從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的願望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了,可以考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總想挖苦某人幾句,是不是總想把別人整倒,這樣就不行。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就是希望眾生都離一切苦及一切苦因,希望眾生都幸福包括種的因都是幸福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就是但願一切眾生永遠具備沒有痛苦的快樂,樂也是有苦的,但這裡說的是無苦之樂。只要眾生是無苦的快樂,我們就高興。譬如想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有前途了,我們的國家昌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心裡就非常高興。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好,我們內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們也在考慮大家的幸福生活,整天在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勞碌奔波操勞。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就是說貪心嗔心痴心都離開住平等舍,就是對一切事情不存分別心,深一點說即是佛性之道。
    於是當隨意即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就是說念完四無量心後,馬上就要隨即觀慈悲喜舍。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慈心就是要像父母親痛愛自己的子女那樣去愛眾生,愛人民,見到眾生愚癡不懂,我們要產生慈愛之心去幫助他。悲心就是見到眾生的痛苦我們要像父母親一樣去悲痛他們、去關懷他們。喜心就是見到一切眾生幸福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看到大家富裕了,不應該嫉妒,應該做到別人高興我就高興,別人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舍心就是看到眾生有困難,他需要的如果是善意的對他確有幫助,就毫不猶豫的讓他拿去幫助他。只要能解決得了問題,我一切都舍給他,這叫舍心。但是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為眾生而發起。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做事時就要具體落實到眾生身上,怎麼落實呢?舉一個例子,例如在路上有一個人的腿被車壓斷了,你會說多可憐啊,幸好我在後面,這個想法就不對了,因這幸好我在後面接著想的是不然我就糟了,這就不是慈悲喜捨。應該想到壓到他就和壓到我一樣,和壓到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時你們可以觀想自己的子女殘疾了,自己心裡多麼難過啊。如果在慈悲喜捨上生起了實相,看到別人被車壓他同樣難受,同樣不堪忍受,覺得像傷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當生起了實相即名真修行人。因此四無量心要落實到眾生身上。比如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國家,那麼就要儘自己的心依照國家的政策去努力,絕不能只在口頭上說得好聽,回家就變了,這就不對,就沒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釋迦世尊要求我們做到的。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捨,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捨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所以我們的慈悲喜捨是有次第的。如果依上述次第發的慈悲喜捨就是真的慈悲喜捨。釋迦世尊就開示我們眾生在往昔都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所以我們不能說,今生的父母我們才愛護,往昔的父母我們就不愛護,都應該愛護,都應該和善,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實行慈悲喜捨。如果連最起碼的互相幫助都做不到,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修行呢?
    因此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應該統一,應該一致相應於慈悲喜捨。就是指說話時是以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對待眾生的,所做的事也和說的話一樣去完成,思想想的也完全一樣照著辦,這就是三業相應。當然三業相應先由思想提供發起,先由意識的想像,然後隨之付於行動,語言也是照著慈悲喜捨的思想境界去實行的。所以說具體落實不是一句空話,關鍵的問題是三業相應的問題。三業相應什麼,就是按照四無量的實相境界去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國家,對待人民,就叫修四無量。當然還有勝義的四無量,但首先必須把前面所說的四無量修好,按照三業相應做到了,以四無量心實施於眾生,是真正做到絕不是勉強的。
    這時就可以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以自己覺悟來覺悟眾生,就開始發大菩提心,即一定要度脫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之苦。因為每個眾生都有煩惱互相矛盾,生老病死等苦。產生大乘菩提心,才知道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這個菩提心要自己立願心,做得到就發,不能亂說,大家都這樣去做。做得到就發心,做不到就不要亂發。但至少現在怎麼辦,有缺點堅決改正。例如在家對妻子或丈夫總覺得他又怎麼不好,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是他呀。六道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還沒有認識到,四無量心都沒有修還修什麼成就啊!所以願心是自己立的,如果立了願心,以後三業就不能有異了。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就沒有實相,也就是沒有功德,修的行就白修了。所以若未能三業相應,縱能終日用功,終歸是竹籃打水沒有收益。
    所以要修高度的德行,要做超雷鋒似的人物,否則每天修假行,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必須有出離心才能守戒律,必須有戒律才能照四無量心去實行,必須照四無量心實行才能產生勝義菩提心,產生勝義菩提心才能得到圓滿修行境界。如果不這樣就沒有效果。因此修行需要的是德和品,德品具備了功夫也就應有盡有。釋迦世尊的整個佛法所需要的是修行,他自己也是修行證到了佛的境界,若行持不正,法就不相應,萬法都在行持中。若自己終日念阿彌陀佛,而對國家不忠心熱愛,對父母不孝敬,對人民不善良,這是自欺欺人的假行者。一生行持端正,知道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對父母孝敬,對人民善良,處處助人為樂,臨命終時念一聲阿彌陀佛,佛來迎接,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三業不相應,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修儀軌等等,終歸是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沒有受用,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每天都要抽時間審查一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做的,做對沒有,認真負責沒有,產生了甚麼想法,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當下正之,凡與上述教化的理論違背的馬上修正。我們靜而思之,想想上面講的一些道理,每天想自己做了些甚麼。如果多年的習氣一下改不了,就要立個透關法,在佛菩薩或上師面前下決心,從何時起堅決不行邪門歪道,堅決改正缺點,決心下定一定要改,有些一下改不了的,就立兩個月,但是一定要記住,到那一天一定要辦,不辦就等於騙子,是不會有半點修行成就的。所以立透關法也要說到做到。
    上面所說的是佛法的修行至要。當建立了生起次第後,入正行自然解脫。什麼叫建立了生起次第?照著做了也不一定就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照著去做了,實際也做到了。比如觀四無量,硬是觀到他人的痛苦和自己家里人一樣的痛苦,他人的幸福即是自己的幸福才叫生起次第。這個時候修行才名實行無虛者,自度聖者之風。
    上面所講的道理是佛教之正論,簡而言之,第一步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第二步眾生平等,第三步自覺覺他。認真照佛教的教義去修持,是名佛教入門之真修行法。

誰是第三世多杰羌佛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簡介

  誰是第三世多杰羌佛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簡介 誰是 第三世多杰羌佛 頂聖如來 多杰羌佛 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簡介 頂聖如來 多杰羌佛 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簡介   頂聖如來 多杰羌佛 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即是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為原始報身佛 多杰羌佛 降世,簡稱三...